联华证券炒股
谁说国产剧不行了,只要有这些年代剧撑着,观众就不会跑!
经典的《黑洞》、《重案六组》系列、《征服》等不用多说,都是无法超越的狠剧。
(原标题:【实探】瑞士,一顿简餐200元,酒店住宿1000元起!中国商品待“挖掘”的价值高地)
谈及瑞士的消费,第一印象就是昂贵。
在日内瓦,即便是一顿简单的套餐,通常也要200元人民币以上。酒店住宿动辄1000元人民币。这里不少旅店没有早餐,而是配置有共用冰箱和共用厨房,每位顾客可以自己备好食材,在共享厨房自己做饭。
瑞士的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率都不算高。12月12日,瑞士央行最新表示,必要时将调整货币政策,愿意在必要时活跃于外汇市场。同时预计,近几个月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预计2024年瑞士GDP增速将在1.0%左右,预计2024年通胀率为1.1%,预计2025年通胀率为0.3%,预计2026年通胀率为0.8%。
低通胀下还有如此高的物价,瑞士是全球妥妥的高消费国家。
虽然昂贵,但是瑞士的消费需求非常旺盛。每个早晨,这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两件事。其一,一大拨人带着老婆孩子前往商圈,比如日内瓦湖畔,为早间消费做好准备。其二,一大拨人在健身房锻炼,健身房24小时全天开着,无人值守,刷张卡就能进去。前者为心情买单,后者为健康护航。
最新的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内部的平均净收入为28217欧元,这个数据被视为比较的基准。瑞士以单身无子女的年均净收入高达85582欧元,遥遥领先其他欧洲国家。因此,在瑞士,经常可以看到前往瑞士工作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白领。
东西能卖到这么贵,如果中国商品进入瑞士,应该能够实现相对国内和其他国际市场更高的毛利率水平吧?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从现阶段来看,无论是手机等消费电子,还是新能源汽车,在瑞士想要得到大范围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
先说汽车。包括比亚迪、上汽、吉利、长城、蔚来在内的近十家中国车企在以欧盟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上表现十分活跃。德国汽车管理中心曾明确,中国汽车在某些领域比西方汽车更优秀,中国作为新汽车强国的地位将不断巩固。有预计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占率将在2025年增至15%。
不过在瑞士,除了收购品牌沃尔沃之外,欧洲品牌依然是这里的主场,包括大众、奥迪、宝马、雪铁龙等品牌随处可见。
瑞士虽然冬天较冷,但也有一定比例的电动汽车。在与瑞士当地人聊天的过程中,我被告知,瑞士本地人更倾向于特斯拉,理由是“续航能力、性能和效率都具优势,同时还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我也向当地人推荐起比亚迪,并且告诉他们,“欧洲人很喜欢用的小米也造车了”,他们表示“真的吗?会关注。”
中国产电动汽车正在逐渐增加销往欧洲市场的比重。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为止,中国品牌的11款电动汽车将在欧洲市场上市。而对于国际化中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能够预见到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就曾提醒,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洲市场将不容易。拆解背后原因,包括安全、信任、认知度的建设,往往都需要时间。
我跟瑞士人之所以专门提及小米造车,是因为小米手机在欧洲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我曾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看到大街上不少人手里都用着小米或者红米手机,他们都知道这是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品牌。
这几年,消费电子市场整体承压,为了打破发展壁垒,手机厂商一方面转向高端,折叠屏、AI手机都成为技术迭代的新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出海寻求更多增量,也成为重点抓手。
不过在瑞士,中国手机品牌整体仍然处于起步期。无论是大家使用产品,还是我能够看到的mobile zone等零售网点,主要还是苹果、三星绝对统治的天下,中国手机品牌存在感较低。配套的手机壳、充电宝的周边产品,也往往是为苹果和三星机型而陈列和使用。
相对来看,中国品牌手机依然以高性价比取胜。最近几个季度,欧洲市场市占最高的国产手机品牌是小米,以17%的市场份额排在苹果、三星之后,但小米的销量主要集中在中东欧地区,而且在相当一段周期,都还是以销售中低端机型为主。
由此来看,对于瑞士这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美市场,中国市场品牌需要走高端化。这样才能跟苹果、三星等对垒,才能追求更高产品溢价、树立品牌高端形象。
当然,中国品牌正在快速出击。在今年一季度,我就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上看到,“华米OV”等中国手机巨头就纷纷展示柔性屏、透明屏、AI+等手机新技术,展现了进军海外高端手机市场的决心。
海外跟国内市场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打法。比如,瑞士手机市场与Swisscom等运营商的关系非常紧密。消费者习惯从运营商处购买手机。运营商的销量决定了市场的主导权,因此,与运营商的关系好坏对手机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
瑞士是一个能够从工匠精神里孕育出超级品牌的国家。而且瑞士的顶级匠人和超级品牌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在这里,品牌力,往往比产品力更重要。
瑞士本来就是欧洲品质的高地。有诸多跨国公司总部设在这里,有10多家世界500强,也出现过数十个诺贝尔奖;世界最大食品制造商雀巢、“经典时计的缔造者”宝珀、“品质王牌”的瑞士军刀,极具创新力的高档巧克力制造商瑞士莲……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都表明这里可以将匠心做成一种“超级品牌”。背后更大的支撑力量,还是创新和坚守。
虽然不少产品,暂时较难“卷入”瑞士,但是瑞士对中国企业来说并不陌生。
2022年前后,国轩高科、格林美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存托凭证(GDR)先后登陆瑞士交易所。瑞士作为欧洲金融中心,不仅有利于为中国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同时也能大幅提升公司在欧洲的知名度。
而且,瑞士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并购和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最近几年涌现出不少案例。比如中国石化收购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药和种子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此外,中国在瑞士的投资也比较活跃,这里拥有稳定安全的经济、有企业家热衷的技术,也能为中国产品和服务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
炒股融资杠杆
下一篇:没有了